首页 > 财经 >

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池黄铁路项目施工建设纪实

发布时间:2022:10:25 15:46:32来源:本站综合

  “天河挂绿水,秀出九芙蓉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池州的诗句。而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崇山峻岭之间,只见一座座桥墩昂然挺立,一段段路基蜿蜒逶迤,一条条隧道穿山越岭,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2020年1月,由中铁十一局二公司组成的一支铁军劲旅迅速集结,浩浩荡荡的开赴“千载诗城”—池州,担负起国家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重点建设项目—池黄高铁的建设任务。两年多来,他们面朝碧水,背倚青山,将蓝图化为现实;两年多来,他们开山拓土,架桥铺路,誓将天堑变成通途。

  奋楫争先势如虹

  新建池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全长125.1公里,设计时速为350公里,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建成后有助于促进皖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、华中地区的合作联系,带动沿线地区快速发展,更好发挥安徽省在“长江经济带”中承东启西战略支点作用。

铁军鏖战“千载诗城”——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池黄铁路项目施工建设纪实

  由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池黄铁路站前一标二分部管段18.3公里,主要工程内容包括:路基5段、桥梁7座、隧道6座、特殊孔跨为6处,其中系杆拱2处、连续梁4联,施工任务重、建设标准高、质量管控严……困难如遍地山川,一重又一重,但池黄铁路项目的建设者门丝毫没有退却。

  “项目中标以后,公司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到项目进行策划指导,围绕安全管理、成本管控、施工进度、创新创效、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为项目谋篇布局。”该项目经理祁雄熙介绍了最初的情况。

  带着“建设一条‘绿色、优质、精品’的高速铁路,把铁军精神照耀在皖南大地”的初心和使命,该项目迎难而上,严格按照高标准起步、高质量建设、高效率推进、高层次达标的建设要求,在施工组织方案、人财物等资源配备上不断加大投入。

  征地拆迁是上场施工的头号难题。池黄铁路站前1标跨越一区一县,9个行政村,涉及红线用地519.926亩、临时用地453.5亩,包括各类管线、房屋、林木、坟地等,涉拆面广,拆迁量非常大。

  为保证施工不受影响,项目领导带领协调人员走村入户宣传项目建设意义、征拆补偿办法等,并制定了“先易后难、见缝插针、以点带面、以面成段”的征拆方案,以干促拆、边干边拆,迅速打开施工局面,仅用7天一举拿下金鸡岭1号隧道出口、云观山隧道等临时用地,仅用3个月就全部完成红线内征地和临时征地,有效促成了项目驻地建设、2个拌合站、1个钢筋加工场、1个材料自加工场、1个标准化试验室、进场道路施工等临建工程建设。

铁军鏖战“千载诗城”——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池黄铁路项目施工建设纪实

  池黄铁路项目沿线两侧,风光旖旎、景致如画。但秀丽的风景也避免不了施工的艰难。“那段时间,连续加班加点奋战是常态。”回忆起云山特大桥144米系杆拱施工的艰苦时刻,项目总工程师李洪全仍然历历在目、感慨良多。

  这座全长2747.14米、孔跨3处双线简支箱梁的大桥,是池黄铁路在池州市境内中部斜跨G318国道的一座重要桥梁。在该公司系杆拱施工中较为罕见,存在墩高跨大、梁面宽、浇筑方量大、工艺繁杂,支架承载力安全风险高等难题,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极高,施工难度极大。为保证平系杆拱施工顺利进行,该项目数次召开现场会议,总结完善混凝土浇筑方案和应急预案,加强安全管控,积极开展技术攻关,对结构进行分析、校对,反复测量、全程监控,目前,云山特大桥144米系杆拱的施工正按照既定的节点目标稳步推进。

  “定人、定目标、定节点、定奖罚”四定原则是项目“铁律”。为保证施工进度,项目部细化月、周、日任务清单,把“责任田”落实到项目各班子成员,每月、每季度对劳动竞赛开展情况进行“张榜公示”,把成绩亮一亮、比一比,晒一晒,项目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分析各责任区产值完成情况,对于超额完成施工任务、产值领先的,予以表彰奖励,对于未能如期完成施工任务、产值落后的进行处罚,同时帮助有效分析和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,助推项目快速扭转局面,生产有序开展。

  此外,项目部还成立了“红旗责任区”“党员先锋岗”“青年突击队”,积极发挥党员和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,大干热潮一浪赛一浪,其承建的金鸡岭隧道、云观山隧道、墩上特大桥、云山特大桥等10个节点工程紧盯产值目标,取得阶段性成果,施工生产平稳推进。项目部多次获得业主颁发的“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文明施工分部”、“优胜隧道工点”、“优胜桥梁工点”、“优胜路基”等奖牌。

  精细管理提质效

  走进池黄铁路项目施工现场,“主体精品、附属精美、环境优美”的宣传标语映入眼帘,与“诚信创新永恒,精品人品同在”的企业价值观相得益彰。

  “如果把工程比作一个人,那么质量就是骨骼,外观就是形貌,我们目标就是打造骨骼健康、外貌出众的品质工程。”项目经理祁雄熙作了这样的比喻。

  “内实外美!”这是在业主单位组织的现场观摩活动中,参观者们对池黄铁路12号路基标准段给出的评价。这让项目员工内心无比自豪。路基施工无非就是高挖、深填、压实,要把路基段打造成样板工程着实不易。

铁军鏖战“千载诗城”——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池黄铁路项目施工建设纪实

  这段路基前接九华河大桥,后接云山特大桥,全长193.25米,主要由地基处理螺杆桩、土石方开挖、路基填筑、装配式路基附属、拱形骨架、混凝土挡墙、边坡绿化等工程组成。

  在路基标准化施工中,该项目依托路基连续压实技术、地基加固桩信息化控制技术及自动沉降观测系统,进一步提升路基主体施工质量。在路基防护施工中,为有效避免拱形骨架尺寸偏差较大、线型不顺直、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质量缺陷,该项目采用定型钢模,确保浇筑出来的拱形骨架和锚杆框架梁的整体外观较好、线性平顺。

  防护栅栏施工始终秉承“坡顶栅栏平直、上下坡少折线或无折线,栅栏之间高差基本一致,拐弯采用直角”的原则,采用路基栅栏基础定型模板、路基排水沟采用T型水沟成型机,水沟混凝土滑模等工装及施工工艺,同时投入拱形骨架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,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,大大节约了项目施工成本。

  此外,他们根据皖南地形、气候特点,在绿化工程施工中因地制宜采用多物种绿植高矮结合、色彩搭配、与沿线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绿化方案,实现沿线“三季有花、四季常青、一年有景”。

  12号路基不远处就是云观山隧道,作为项目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,为了实现“不掉块、不漏水、不落石”目标,该项目立足实际,从源头着手,全面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控水平。

  措施一:调整衬砌板缝钢筋达到不掉块。对于有钢筋段落调整钢筋与上一板衬砌、模板边缘距离,确保在5厘米之内;增加板缝处钢筋。对于III、Ⅱ级围岩无钢筋段落,直接增加环向钢筋,对板缝进行加强,确保工程质量。

  措施二:优化边墙防排水达到不漏水。不断优化排水设计,将边墙排水由整个隧道通长排水优化为每板衬砌独立排水;优化被贴式止水带安装工艺,将被贴式止水带与防水板采用胶水黏贴密实;调整中埋止水带U型固定钢筋间距和热熔垫片间距。

  措施三:提前施作洞门规避不落石。二公司负责施工的池黄项目有6座隧道,在施工准备阶段,项目部就制定了洞门施工计划,提前准备所有隧道的二衬台车,不断优化洞口边仰坡设计,提前消除危石。

  此外,该项目还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程致胜的重要“法宝”之一。

  “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化物为数,通过构建施工立体模型,提取施工数据,并进行方案优化改进,以此实现施工管理最优化。”项目总工程师李洪全介绍说,他们构建了以信息化指挥中心为“大脑”,工地摄像头、监控报告和施工数据为“触手”的数字化管理体系,如同“眼耳口鼻”一样,汇总数据,反馈现场,快速精准指导施工建设,防范各类施工风险。

  信息化现场应用是该项目智慧工地建设的一大亮点,特别是技术交底工作全部实现了模型化、数字化和互动化。“相较于传统单向的交底方式,互动式交底可以和现场技术员沟通协商,持续改进和调整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,改变了以往一线技术员被动执行的方式。”李洪全表示,他们利用专业软件平台构建BIM模型后,通过数据处理,建立了隧道、桥梁等多个三维立体交互式3D作业指导书,可以精准描述工程细节,相较传统的技术交底方式更加形象具体,有效地缩短了交底时间,避免了返工问题。

  高效精准的技术对接很快让项目建设进入快速化轨道:技术资料和各类报验材料实现了线上管理、进场物资实现了一站式检测通过,再也看不到以往堆积如山的资料、紧张繁琐的交底和苦口婆心的安全教育了,卸掉包袱的工程建设实现了快速推进。

  在劳动竞赛活动中,项目所属三个工区各自谋划、攻坚克难,出现了“一工区配齐配强专业技术力量,加大技术攻关,优化施工方案,实行严格现场监控和悉心技术指导,顺利化解了金鸡岭1号隧道进度风险;二工区全体党员团结协作,技术人员挑灯夜战解决墩上特大桥系杆拱施工困难,在技术攻关上大胆尝试新工艺新方法;三工区始终把握进度、质量主动权,坚持技术人员跟班作业,督导现场工人规范施工,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创优,12号路基段施工质量获得业主表彰,为项目赢得了信誉。通过劳动竞赛,项目3个工区全部按期完成了季度目标,项目特此评出了“先进班组”、“先进个人”,给予奖励。

  企业发展的宗旨是什么?该项目党支部给出了最为响亮的回答,那就是为了“人”。他们坚持“硬件要实、软件要细”的原则,配齐必要生活、文体硬件设施,经常性开展谈心沟通、困难帮扶、集体生日会、亲子夏令营等活动,让职工看在眼里,暖在心头。项目团支部积极开展青年突击队、导师带徒等“青”字号活动,不断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。

  在实现强企富工目标的同时,该项目也没有忘记央企的社会责任。2020年汛情期间,该项目先后参与抗洪抢险9次、慰问一线抗洪单位6次,累计投入500余人、车辆设备100台次以及大量的抗洪物资和慰问品。在每年的“金秋助学”活动中,他们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,帮助当地的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想。在企地共建活动中,该项目青年员工自觉前往墩上敬老院看望慰问留守老人,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,赢得了他们的交口称赞。

  踏着“十四五”雄起的号角,顺着时代的铿锵足音,踩着前进的强劲鼓点,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池黄铁路项目的设者将继续发扬铁道兵精神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,早日把池黄铁路建成通车,让沿线城市的人民借助快速便捷的‘交通圈’驶入幸福生活的‘快车道’。(文图/唐业堡)


(责编:马聪)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“党政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党政新闻网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党政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