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养生一览表
1. 什么是道德养生?
行善积德作好事,是道德养生。
温良恭俭让,是道德养生。
仁义礼智信,是道德养生。
修身养性,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养生。
参玄悟真养气存神是道德养生。
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是道德养生。
开发智慧开发潜能是道德养生。
延年益寿久视长生是道德养生。
身心合一,神形俱妙,与道合真是道德养生。
脱胎换骨,超凡入圣是道德养生。
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是道德养生。
度己度人,济世救民是道德养生。
惩恶扬善,扶危济困是道德养生。
道心空灵,全非万能是道德养生。
一切相尽,究竟自在,解脱无为是道德养生。
妙元神真道是道德养生。
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、用传统文化的经典,用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来强健体魄,来养护心灵,来壮大坚固正能量,来成万象之祖气,天地之根源、人心之大要,这就是道德养生 。
道德养生是心灵的温床,是生命的沃土,是形体的熔炉,是圣人的摇篮,是众生的家园。她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!
2. 道德养生的哲学原理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。
3. 道德养生的物质基础是上药三品,神与气精。
4. 道德养生的三重原则是:首重明理,注重修德,至重炼心。
5. 道德养生的三环是空心无念,至真显现;大悲大愿,法力无边;心定志坚,彻地通天。
6. 道德养生的四湛然是:
抓住心灵,最为捷径。时时湛然,处处湛然。事事湛然,始终湛然。养成习惯,形成自然。心灵显现,万事何难?把握当下,不尚空谈。
1. 道心空灵,全非万能。
2. 教人修道,则修心也;教人修心,则修道也。
3. 静而求之于一心,无不俱足。
4. 当知思微,能生种种神通之慧。
5. 一切神通作用,皆是自心感现。
6. 于倏忽顷,生无量变,从心自在,未尝违意。
7. 而此二通,皆籍思微,以得具足。积习既久,是故凝然,而自通变。
8. 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9. 妙在虚无。
1. 生育天地,运行日月,长养万物。
2. 明理、修德、炼心。
3. 度己度人:证悟生命的解脱之道,是谓度已。传授生命的解脱之理,是谓度人。只要找到空灵,自然度已度人。
甲. 元始至言
1. 我为天人大道之主,于是分形散体,遍满法界,无大不覆,无小不入。一一毛孔,放大光明,遍照十方无量国土,尽虚空际,神光殊妙,稀有第一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2. 若有众生,能除疑网,烦恼根断,是我弟子。终始道真,转入法轮,形魂并一,真为妙身。犹如石花,变成金玉。既成真已,但有妙相,不见粗质。舍众生体,别得法身。粗去妙来,而成正道,始舍故败,更得新坚。到灵解山,成无上道,不生不灭,究竟圆满,功德具足,济无边众,渡生死海,证果无为,常乐自在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3. 舍身求道,不存有身,息除所欲,正心道场,绝灭缘想,无所从来。若行深法,则无患也。当得智慧,金刚功德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4. 一者万象之祖气,天地之根源,人心之大要也。
《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。得一成真章第十二》
5、一切众生,身心清静,天真正道隐在其中,名为真藏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6. 常行大悲心,自成无上道。
《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》
7. 先学定心,心定气住,气住神全,神全形固。绵绵若存而不息,用之不穷而见功。谷神不死,合我真宗。
《玉清胎元内养真经》
8. 不着诸有,不着诸空,忘身无我,毕竟空寂,即是第一义端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9. 若有众生,清静心者,于一念中,即变现身,住海空地,得金刚身,断断十方三十二天诸有烦恼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10. 心无所住,遍行圆满。
《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》
11. 我说文字性离,则是法性解脱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12. 若不生念,是则名为转正法轮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13. 冥心自然合,方寸随日新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14. 如是身者,住无所住,无所不住,是名正道,真实之身。
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》
15. 静心守一,所习必成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16. 昼夜巡行,勿令缺漏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17. 冥心寂想,与道合真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18. 子心无邪念,一念彻虚空。
《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》
19. 真心正念,自然了法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20. 寂境即是妙有之源。
《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》
21. 法王自在,功德具足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22. 天堂及地狱,一切由心造。
《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》
23. 我所行学,状若无修。
《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》
24、若向未生前见得,阿谁不是大罗仙。
《道法会元》卷一
25. 我本无生,而无有灭。一切众生,亦复如是。无生无灭,无住无去,无人无我,究竟平等。实无有法,发心求无上道者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26. 一切诸法,心则为本,善否由心。心不在内,亦不在外。不近不远,不粗不妙。无大无小,无长无短,无圆无方,善否自在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27、众生本性,亦复如是。行动坐卧,常相随逐,自无见者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28. 天尊复告仙灵等众:法无先后,有德为尊。法无大小,觉悟者全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29. 本体不生灭,法相自玄通。诸受常清静,无为性自空。十方天尊德,众生等共同。汝等咸恭敬,修行立大功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30. 天尊答言:我与汝等,更无差别。汝与我等,亦无差别。我等众生,众生等我。
《无上内秘真藏经》
乙. 老君绝论
(一)老子论道
道以无有为体,视之不见其形,听之不闻其声。道至高无上,至深无下,广不可及,远沦无涯。原流泏泏,冲而不盈,浊以静而徐清。施之无穷,无所朝夕。平乎准,直乎绳,圆乎规,方乎矩,包裹天地而无表里,洞同覆盖而无所碍。大道虚无平易,清静柔弱,纯粹素朴。无为而无不为,无治而无不治。可以弱,可以强,可以柔,可以刚,可以阴,可以阳,可以幽,可以明。万举而无陷,应待而无方。
(二)老子论养道
夫精神志气者,静而日充以壮,躁而日耗以老。轻天下即神无累,细万物即心不惑,齐生死则意不慑,同变化则明不眩。是以圣人内修其本,而不外饰其末。厉其精神,偃其知见。欲以返性于无,游心于虚。恬然无思,淡然无虑。以恬养志,以漠合神。和弱其气,平易其形,而与道浮沉,即乎无门。藏精于內,有精而不使。栖神于心,有神而不用。举世誉之而不益勤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。去思慧,舍圣智,外贤能,废仁义。灭事故,弃佞辩,禁奸伪。目明而不以视,耳聪而不以听,口当而不以言,心条通而不以思虑。委而不为,知而不矜。守太浑之朴,立至精之中。故有而若无,实而若虚。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。无所喜,无所怒,无所乐,无所苦。有而若亡,生而若死。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,茫然仿佯尘垢之外,逍遥于无事之业,则贤不肖者齐于道也。
(以上两篇出自《通玄真经》,由空明先生摘录整理编辑而成,忠实地遵循了老子的文理,题目由先生所加。)
(三)《道德经》摘录:
1. 清静为天下正。
2. 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
3. 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4.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
5.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
6. 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而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7. 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。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
8. 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
9. 慎终而如始,则无败事。
10. 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。
丙. 众真录要:
1、窈窈冥冥,不知所为者,而功自成。
2. 若起真正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惧灭。若识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
3. 南泉普愿说:不思善,不思恶,心念不起时,看看你的本来面目。
4. 当我们活着,作一个死人,彻底死去,然后随心所欲,一切尽善尽美。
5. 如此一部全功,不过空心二字,足以了之。今一言指破,省却数十年参访矣。
6. 一心静定,直见本来。一念不生,轮回便息。
(责编:马聪)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“党政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党政新闻网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党政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